提供专利,创业项目,投资项目,小本创业,技术培训,技术转让,致富项目,专利技术
北京实用技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资料首页 >> 化工日用 >> 内容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红色素技术

    1、以下实用技术资料是电子文档方式提供,可以打印。
    2、我们只提供实用技术资料,不销售任何相关产品和设备。
    3、交付方式:款到发货,即时发到您的电子邮箱中。汇款购买、联系方式
苋菜提取红色素技术:苋菜又名小米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自东北到云南皆有栽培,也有野生的,分布甚广。小米菜茎叶呈紫色或绿色,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蔬菜,它的种子可作点心配料。紫色茎叶含有鲜艳的色素,可作食品染料,亦可用于药液着色,且无毒、无害,性质稳定。小米菜色素提取方法简便,适宜于乡镇企业和个体、下岗职工经营加工。


甜菜红色素提取技术:甜菜红是存在于红甜菜中的天然植物色素。红甜菜是食用甜菜,在我国北方俗称为紫菜头。每年栽种二次,产量较高(每亩可达2t),价格便宜,含色素量较多(每100g鲜组织含甜菜红0.1g),是水溶性食用红色素的良好来源。


紫草红色素的萃取及粉剂加工工艺:是利用紫草根为原料,首先利用溶剂油进行连续多次浸提并用水浴加温法蒸馏提取,再经沉淀过滤、蒸馏粗提,浓缩粗炼获得脂溶性膏状红色素精品,再经乳化,赋型剂溶化,混合,喷雾干燥等工序制成水溶性粉状红色素,色价10左右,该产品为天然色素,可广泛用作化妆品如胭脂、口红、粉饼、饮料、糖果、洗涤剂、医药胶囊及印染的着色剂和添加剂。


脱味萝卜红色素及其制取方法,属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红心萝卜为原料,制取脱除萝卜特征异味的脱味萝卜红色素及其方法。还可对具有萝卜特征异味的萝卜红色素产品进行脱味处理,制取脱味萝卜红色素产品。本发明制取的脱味萝卜红色素色价高,稳定性和水溶性好,无萝卜特征异味,粉状产品不易吸潮,结块,便于保存运输,使用,产品竞争能力强,特别适用作饮料、糖果、冰淇淋,果冻,果酱,菜肴的着色剂。


从紫草中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方法,包括采用脂溶性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其特征在于:将紫草根用清水快速冲洗干净,剥下表皮,风干水分,然后用脂溶性有机溶剂与根系表皮按重量比6~10∶1浸提,浸提温度为脂溶性有机溶剂沸点下,时间为3~6小时,浸提3~4次,对浸提液进行过滤,减压浓缩,浓缩温度在脂溶性有机溶剂沸点下,蒸馏出的脂溶性有机溶剂循环使用。


紫草红色素及其提取方法:是从人工引种驯化的东北硬紫草根中采用二氧化炭超临界技术提取的萘醌类色素,主要成分是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是当前常用五种植物红色素中之魁首,不但具有颜色鲜艳纯正,着色力、渗透力、抗光、耐热性树强等特点,还具有抗炎、杀菌、抗病毒、促进肉芽生长等多种药理功能,是一种广谱天然保健型着色剂,产品为鲜红色的粘稠膏状和粉末两种,色价高,加水10万倍无色,是一种广谱性的天然着色剂和有药物功能的色素,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高级丝绸印染等行业。


蔬菜苋菜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涉及一种从苋菜提取苋菜红色素的方法。采用色泽红润的红苋菜的可食部分为原料,漂洗干净,用盐水浸泡取出,置于输送带上,输送带经过烘箱后,置入切割机内,切成碎叶片,将叶片放入夹层锅内,用蒸汽加热搅拌,直到柔和为止,取出,用压榨机压榨,提取苋菜内的苋菜红色素液体,苋菜红色素液体经初级过滤、精过滤去掉淀粉及其它杂质,置于浓缩锅加热,排去蒸汽,直到40-45 波美度,可溶性无盐固形物40-50%,灭菌,得产品。产品为红色液体状,无异味,感官红润,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酒类、糖果糕点、果汁、碳酸饮料、山楂制品、果冻等食品,药品、化装品、婴儿玩具等的着色。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提取率12-13.5%。


紫甘薯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为用pH=4加有缓冲剂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剂,纳米膜纯化,反渗透浓缩,β-环糊精作为吸附成型保护剂,是一种稳定的,水溶性的,使用方便的紫红色粉末产品。


萝卜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采用新鲜的红心萝卜作为原料,经清洗、切丝、淋洗、萃取、上大孔树脂柱、浓缩、喷雾干燥,真空混合干燥和脱出异味处理等连续化生产,获得萝卜红色素为深红色粉末状,富含天竺葵花色素配糖体和花青素配糖体的色素物质,无萝卜异味的天然食用萝卜红色素产品,其色价>60,优于国家标准GB6718-86。


红色素提取工艺,以邱北辣为原料,以辣椒红色素相对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对辣椒红色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山葡萄红色素的生产方法,其工艺为原料破碎→ 取汁→吸附色素→除杂→解吸→回收溶剂→干燥→包装→色素成品。是一种新的天然色素资源,以弥补现有天然色素之不足;其产品色价高,稳定性好,无毒、无异味。

天然植物水溶性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经切丝或粉碎后以酸水浸泡,合并浸泡液经板框过滤器过滤,滤液经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后用乙醇洗脱,减压回收乙醇回收乙醇后的色素浓缩液必须再经硅藻土过滤进一步去掉杂质,再经离心去掉沉淀物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液体红色素,或经低温喷雾干燥即可得到干燥粉末红色素。本发明与其它提取方法比较,工艺简便、安全可靠、无污染、可保持原料营养成份不变、得率高、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玫瑰茄红色素提取工艺,将玫瑰茄干花萼、水、甜蜜素及麦芽糊精经提取色素→过滤→贮存→浓缩→浓缩浸膏即成,主要用于各种食品的着色剂和食品夹馅,属纯天然色素,对人体无害,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一种树莓天然红色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以树莓为原料经挑选、清洗、榨汁去籽、酶处理取汁,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溶剂解吸,然后将解吸液浓缩、干燥制得固态的树莓天然红色素。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树莓天然红色素水溶性好,杂质少,色价高,色泽鲜艳,有很好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对甜味剂、防腐剂和部分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在取汁时采用果胶酶酶解,可提高树莓果的出汁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耗少、成本低、工艺简单,所得天然色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一种紫甘蓝红色素的微波提取方法。其步骤为:紫甘蓝红色素的微波提取方法,取紫甘蓝干燥粉碎至40~100目,以固液比1∶8~1∶20 加入0.20mol/L~0.50mol/L盐酸浸泡30~60分钟后,控制微波功率在600~ 900W,加热80~150秒,取出后冷却过滤,重复操作两次,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经大孔树脂纯化,水洗后用30%~70%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紫甘蓝色素产品。本发明步骤简单、操作简便,利用微波加热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结合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耗时短,提取效率高。得到的色素产品花色苷含量高,稳定性好。


一种从玫瑰鲜花中提取天然玫瑰红色素的方法,将玫瑰鲜花清洗,加入水混合;将混合物完全冻结后,水浴加热使其快速融解,进行水浸提得到浓缩液;将浓缩液加入有机溶剂萃取,浓缩干燥后得到玫瑰红色素固体。本发明通过冻结—融解,萃取精制法提取天然玫瑰红色素,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污染。


一种葡萄皮红色素的制造方法:一种以天然植物葡萄皮为主要原料制成葡萄皮红色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酸水萃取:将新鲜的葡萄皮渣经清洗后放入萃取罐内,酸水喷淋萃取,收集葡萄皮红色素的萃取液;b.酶制剂处理:调节收集萃取液的pH值,将调节好pH值的萃取液中加入0.01~0.3‰的酶制剂,搅拌均匀,静置0.5~5小时,精密过滤,得到精制葡萄皮红色素的水溶液; c.吸附与分离;d.浓缩与精制;e.喷雾干燥,获得红色粉末产品。本发明工艺先进,是纯天然产品。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无污染,对环境好;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桑椹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前加工:将桑椹粉碎;②萃取:用重量千分比为1.5‰~5‰的柠檬酸水溶液在30~50℃,浸泡粉碎的桑椹30~180min,得提取液;③提纯:提取液经过滤、树脂吸附、洗脱、浓缩,制得桑椹红色素。本发明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低柠檬酸浓度进行萃取,整个生产过程连续密闭、环保,柠檬酸液可以重复使用;并且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纳滤膜浓缩、真空离心薄膜蒸发器二次浓缩,制得的桑椹红色素色价达150,纯度达99.96%,提取率达89%。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前加工:将辣椒粉碎、制粒;②萃取:在30℃~50℃,用4号溶剂浸泡辣椒颗粒15~120min,过滤,然后在35℃~50℃蒸发滤液,剩余物为红辣素;③精制:红辣素经脱残、脱味,得辣椒红色素。本发明首次采用4号溶剂萃取辣椒红色素,与六号溶剂浸取辣椒红色素相比,具有能耗低、溶残小、溶剂毒性小的优点;生产上采用物理萃取技术,所用液体原料即4号溶剂和酒精均回收重新利用,方法过程连续密闭,安全系数高,实现了尾气零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本发明制得的辣椒红色素纯度高达99.99%,萃取率达92%,且溶剂残留低。


红米红色素制备工艺。本发明用磷酸水溶液浸提,对浸提后所得滤液用絮凝澄清专用壳聚糖进行处理,使蛋白质、鞣质、果胶、糊精等杂质形成沉淀,再经过粗滤、精滤得液体红米红色素,将液体红米红色素在减压浓缩过程中用酒石酸、阿魏酸进行酰基化处理,其有益效果在于:比传统乙醇提取率高,生产成本降低;采用聚乙二醇做辅助溶剂很好解决了天然红米红色素溶解性差和成品稳定性问题。

  以上全套技术资料优惠价280元:包括所有项目的配方、工艺流程、施工规范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北京实用技术网 ©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10-69088636 Email:jilide@163.com 站长QQ:1084244238
  • Powered by 北京实用技术网